基隆關e化服務實機操作訓練起跑 基隆關稅局為配合推廣海運通關作業資訊透明化,加強業界利用網際網路查詢通關資料庫能力,昨(二十一)日起一連兩天分四梯次舉辦「海關e化服務實機操作」訓練課程,並邀請基隆市報關、船務、倉儲等八十位相關從業人員參加。 基隆關表示,由於網際網路報關時代即將來臨,報關從業人員如何善用網路資源,熟悉網路操作技能以擷取通關訊息、傳遞資料,以服務委託報關的進出口廠商,將為提昇業者競爭力的最佳利器。另為協助業者查證客戶基本資料,課程中特別指出進入國貿局網站查詢廠商背景的快速方法,以避免因受理不實檔產生糾紛而遭牽連。 該項訓練包括:網際網路操作技術、海關網站導覽、通關服務、資料查詢與便民服務等。目前海關網站連結多種功能強大的資料庫,如海運通關資料庫、關稅資訊全文檢索、稅則稅率查詢系統、統計資料庫、網上申辦事項,訂閱電子報則為海關主動服務的便民措施,並將最近發布的業務公告、新聞資料,利用電子郵件方式免費傳送給需要者,值得多加利用。 該項教育訓練頗受學員歡迎且免收費用,未來該局仍將以「專業、進取、創新」為核心價值,為相關業者提供更實用的資訊課程。
長榮海運公司與陽明海運、萬海航運公司決定,自本(九)月二十七日起,共同開闢華北/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航線(簡稱NCS)。NCS航線的開闢,除可提供貨主大陸地區與東南亞便捷的運送服務外,亦可提供一條以星馬為轉運基地,快速往返大陸地區與歐洲、地中海的航線,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三家國輪公司,均為國際知名的船舶運送業者,在遠、近洋市場皆有亮麗的表現,提供的服務也深獲客戶的支援與信賴,過去三家公司彼此的互動密切且融洽,在觀察市場動向與客戶需求後,三家公司首度合作攜手開闢NCS航線,希望透過彈性、靈活的策略合作方式,提高三家公司的艙位使用率、船隊之調度。 新開闢的NCS航線將由三家公司各派遣一艘約1,500TEU級全貨櫃船合組營運,定期航班於沿線泊靠新港(Xingang)、青島(Qing-dao)、新加坡(Singapore)、巴生港(Port Klang)、香港(Hong Kong)及新港,巡航一次共計廿一天。 該航線預計於九月二十八日,由長榮海運公司所派遣之Uni-Prosper(立昌輪)自新港首航。其後則由陽明海運之陽明福岡輪(YMFukuoka)及萬海航運之捷春輪(Arabian Express)分別加入營運。
為提昇便民服務,台中關稅局即起提供「報關業等業者名冊」供廠商上網查詢,請廠商多加利用。 台中關稅局為因應網際網路資訊作業,提昇為民服務品質,即起將該局轄區報關業、運輸業、倉儲業、貨櫃集散站等業者名冊,將公佈於該局外部網站,以方便進出口廠商查詢。上網查詢可進入台中關稅局網頁(網址www.tccb.gov.tw)點選。 長榮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文瑞昨(十五)日指出,運送物發生貨損理賠時,依法運送物的損害賠償額,應依其應交付時目的地之價值計算;對於貨物的毀損滅失,其賠償責任以每件特別提款權六六六.六七單位或每公斤特別提款權二單位計算所得之金額,兩者較高者為限。 海攬業面對貨損理賠時,究應如何掌握時效?臺北市海運承攬公會昨日下午特於師大舉辦一場「海運承攬運送人的責任保險及理賠」研討會,由理事長曾俊鵬、教育訓練組召集人翁堯賢主持,並特邀長榮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文瑞主講。 曾文瑞表示,所謂「件數」的判斷方式,包括貨物託運的包裝單位,以貨櫃墊板或其他方式併裝運送者,應以載貨證券所載的包裝單位為依據;若載貨證券未經載明者,以併裝單位為件數;使用的貨櫃如果是由託運人提供者,貨櫃本身得作為一件計算。 至於不能主張單位責任限制的情形,則包括係因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所發生的毀損或滅失;貨物性質及價值於裝載前,已經託運人聲明並註明於載貨證券者。 海攬公會曾接獲多家會員公司反映,面對貨損理賠時,第一時間內應如何掌握時效、做好防護措施,以降低不必要的損失經常不知所措,很多業者當初投保海上責任險,目的只是為了減少質押在港務局的保證金,卻完全抹煞了保險意義及其重要性。相對潛伏性的風險預不可測,一旦不幸發生貨損理賠,一生辛苦的努力將全然白費,因此有必要防患未然,將這類損害降到最低。昨天議題包括責任保險的意義、海運承攬運送人的責任、海運承攬運送人責任保險的承保與理賠實務探討、理賠實務等,會場出席人數直逼三百人,盛況空前。 日本全日本空輸(ANA)將從11月15日開始向機內乘客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該公司是亞洲第一家提供機內網路接入服務的航空公司。乘客可用帶入機內的個人電腦等流覽網頁和收發電子郵件。
北京空港物流基地迎來首家全球500強企業 27日上午,全球四大快遞公司之一的TNT公司正式與北京空港物流基地簽約,這是該基地首家入駐的世界500強企業。 中共商務部最近發表歐洲船舶市場考察報告指出,歐洲面對當地造船業逐步萎縮,但對船舶需求卻有增無減,對中國大陸的造船工業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商機,造船業應把握時機爭取訂單,拉近與日、韓兩大造船國之差距。 中共商務部最近發表歐洲船舶市場考察報告,指歐洲造船業因勞動力成本過高,及日、韓等國造船業崛起影響,在全球所佔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從一九九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三下降到目前約只有百分之十五。 德國是目前歐洲最大的造船國家,但造船規模僅維持在一九九零年前原西德水平的三分之二,只佔全球市場份額約百分之五,排全球第四。瑞典在三十多年前造船產量曾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但目前僅剩下有限的幾家船舶修理廠、海軍艦艇修造廠,及各類船用設備生產廠家。希臘目前也只剩下幾家造船廠,大量船舶須要進口。 據統計,中國大陸向歐洲出口船舶價值達八億三千七百萬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三十五,佔船舶出口總額的比例也上升到五成八:其中出口德國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二百;出口瑞典一億四千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七十。而同期中國向第二大船舶出口市場亞洲出口了四億二千七百萬美元,同比僅增長了百分之五點五,佔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九點六。商務部人士分析認為,歐洲船舶需求的快速增長對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由於兩大船舶生產國日本和韓國近兩年船臺閒置較少,使中國船舶生產企業承接新船的機會增多。加快船舶製造的技術創新,爭取更多的新船訂單,中國船舶工業有望在短期內縮短與日韓兩國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