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諮環球

兩岸深化冷鏈物流合作2013-10-05

陳恆光/整理

 
行政院通過物流產業加值推動策略,經濟部表示,未來將強化兩岸冷鏈物流合作,聯合國內企業開發物流保鮮與監管技術,逐步構建出跨城際、跨岸的冷鏈物流體系,預估到2020MIT商品在大陸市場年銷售額可達2,000億元,成為亞太區域物流加值重要據點。

 
工商時報報導,經濟部近年來積極推動物流業服務創新與加值,打造「冷鏈物流」運籌服務,帶動國內加工食品、農漁產品的出口商機,支援產業國際化布局,根據101年世界銀行公布的國際物流績效,台灣排名世界第19名,已有初步成果。

 
台灣冷鏈物流技術目前已具有創新營運的服務模式,包括多溫載運、配送網規劃、城際轉運、資源調度管理等城市儲配模式;集結集運、簡易加工及跨岸多溫共配、海空陸多式聯運等港區集運模式;還有B2BB2C行銷物流、末端發取貨、效期動態管理等商品保鮮模式,經濟部表示,如果能與大?方面合作,將可建立規模化競爭力,透過布局大陸轉戰全球。

 經濟部指出,台灣發展冷鏈物流具有龐大的市場機會,估計大陸冷鏈物流產值在2020年將達到2.2兆元,每年食品報廢金額也近5,000億元。近來在政府推動冷鏈物流之下,20112012年已創造價值17億元加工食品、農?產品、中西藥的跨國流通規模,為國內冷鏈物流業締造2億元以上的營收。

 由於台灣物流業者在系統管理與科技應用上具有優勢,並具備小而美的服務經驗,經濟部認為,若能配合企業國際布局,掌握企業發展契機,2020年以後在大陸市場,光是每年台灣產製(MIT)商品即可達到2,000億元,台灣可望成為亞太區域物流加值及供應鏈資源整合的重要據點。

 經濟部表示,近來配合兩岸冷鏈物流推動,除了科技化發展,經濟部也輔導企業朝多溫共配、物流集運、保鮮加值等三方面精進創新服務,大幅提升台灣企業能量,並提高產品品質與價值。


【中央網路報】